搜尋此網誌

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

2011.03.31~04.05 西班牙自助旅行 Part 2 高第建築篇 (1)

來到Barcelona這個城市,除了可以享受美食之外,對於喜好欣賞建築的人來說,當然一定要到具有世界級建築師-高第,所設計的幾個著名建築去欣賞啦!

聖家堂

Antoni Gaudí i Cornet (1852.06.25-1926.06.10),出生於Reus,為西班牙「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」(Catalan Modernisme)建築家,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。世代是做鍋爐的鐵匠,從小耳濡目染下具有良好的空間解構能力與雕塑感覺,他說:「直線屬於人類,曲線屬於上帝。」所以終其一生都極力地在自己的設計中追求自然;由他的作品可發現幾乎找不到直線,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物件來構成一棟建築。(參考於Wikipedia)

高第

他的作品主要分為三個時期:
○1878-1892 The early works: Casa Vicens (世界遺產)、EI Capricho、Palau Güell、Theresan College、Episcopal Palace of Astorga、Casa Botines
○1892-1914 The period of maturity: Güell Bodegas、Casa Calvet, Casa Figueras “Bellesguard”, Park Güell (世界遺產), Cathedral of Mallorca, Casa Batlló (世界遺產), Casa Milà “La Pedrera” (世界遺產), Crypt of the Güell Industrial Village
○1914-1926 The final years: Temple of the Sagrada Família(世界遺產)

由於時間有限,我們這次只逛了幾個最具知名度的建築物,分別為:Park Güell (奎爾公園)、Casa Batlló (巴特婁之家)、Casa Milà (米拉之家)、Temple of the Sagrada Família (聖家堂)
以下就來介紹:

奎爾公園(Park Güell, 1900-1914)座落於Barcelona, La Salut區,它的產生是因為Eusebi Güell想在此地蓋一座可以回歸自然、健康且逃離工業化的花園城市,因此委託了Rubió、Berenguer and Jujol及Gaudí三組人,各自負責一個區塊,一起設計及建設而成。其中,高第所負責的部份位於整個花園城市的北方,這是一個多岩的坡地,基地面積共有15公頃。在這個基地裡,高第設計了主要幾個生活設施,如花園、高架橋、廣場、街道、隨從、門衛的宿舍、主要入口階梯、給市集用的多柱式大廳等。

左上:多柱廳及上平臺
右下:高架橋
左下:平臺上組合式椅子
 
多柱式大廳

高架橋

左:for Porters' living
右:for Keepers' living

Proter's Pavilion

Keeper's house pavilion

這個公園最大的特色在於將整個自然融合於建築之中,例如高第利用現場開挖的紅磚來蓋高架橋,並參考現有的植生來設計高架橋的外觀。當然的,奎爾公園如同其它高第的作品,也使用彩色磁磚碎片作裝飾,利用鮮明的色彩展露出建築物的活潑氣息。
 
奎爾公園著名的蜥蝪

遠眺平臺

巴特婁之家(Casa Batlló, 1904-1907)是工業家Josep Batlló Casanovas委託高第,將棟原建於1877年的房子重新改建的作品,其位置座落於Barcelona 的Passeig de Gràcia, Barcelona。這個建築物曾因為其奇特的外觀,讓當時的人對此建築物有「骨頭之家(house of bones)」或「呵欠之家(house of yawns)」之稱。

Casa Batllo

為了要重新改造一個現代化商業及居住使用的建築,不管是從外到內,由大至小,有關建築物裡的裝飾、家俱等,所有的一切皆親出於高第之手。在這棟建築物裡,高第將光線的考量發揮到極至,他將這個建築物化身於水之中,透過特製水波紋的玻璃及藍色陶磁磚,讓白色的光線投射於表面上做出千萬變化,讓生活在建築物的人彷彿化身在水裡的魚,悠遊自在地在此駐足。巴特婁之家總共有七個樓層,包括地下室、地面樓、上層五個層樓及閣樓。

Profile

 一進入巴特樓之家,馬上被這個很像骨頭狀的樓梯給吸引住,愈往上樓層走,不同色調的光線轉換,彷彿是時空隧道將我們的內心帶入高第的水世界之中。

骨頭樓梯

上下不同色調

進入前大廳(Gallery),首先被吸引的是不規則的骨頭窗,完全將窗外的光線引入室內,緊接著是天花版上大漩渦,扭曲的線條猶如黑洞般,似乎將週遭一切吞滅。

前廳

天花版

前廳

再往後廳走,兩邊對稱的大窗,中間突兀地矗立兩個支柱,硬是將想往後院走的動線分為兩路,在視覺上取得所為的平衡。


後廳

後廳:牆窗、天花版

後院上的地板,仔細一看,並非為平面,而是如水波晃動般的曲表面,而這樣的曲表面是具有導水作用的功能,不但完全表現出後現代主義的設計感,更隱含了實際的使用考量。作為間格的區區柵欄,在高第的設計下,每一個角度、彎曲都不盡相同。

後院

曲面地版

柵欄及後廳門

通往上層樓必經的天井,藍色的陶磁磚讓我們感覺身在水中,隨著樓梯往上走,猶如水底裡的魚由下往上游,藉由光線隨水波玻璃的反射,就像看見水面上的光在波動中水紋中穿透水底,好不美哉。

樓梯

水紋玻璃與天井

電梯井

天井窗

閣樓的空間,為白色石膏作為鋪表面的分塊拱頂所構成。分塊拱頂之間,有空隙讓光線透入,自然形成室內的光源,另外一個考量也是引入空氣的流通。

分塊拱頂

閣樓

通往頂樓由旋轉直梯銜接,一出梯口映入眼簾的是色彩繽紛的貼磁煙囪,除了美觀以外,據說這樣的設計別有用意,不如傳統煙囪容易損壞。

旋轉梯

排氣煙匆

龍骨牌樓及十字尖

龍骨排樓(內部為儲水塔用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